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,91国高清在线,欧美日韩高清国产aⅴ一区,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<sub id="e1sa3"></sub>

    <pre id="e1sa3"><del id="e1sa3"></del></pre>
    <noscript id="e1sa3"></noscript>

      新疆信息港歡迎您!

      新疆信息港
      新疆信息港 > 財經 >漫漫漫游路(四):GSM的輝煌發(fā)展

      漫漫漫游路(四):GSM的輝煌發(fā)展

      2020-06-12 04:26:50
      來源:互聯網
      閱讀:-

     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文 | 寧宇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,移動通信的演進主要是無線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。其實這是錯覺,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。...

      漫漫漫游路(四):GSM的輝煌發(fā)展

      圖片來源@視覺中國

      文 | 寧宇

     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,移動通信的演進主要是無線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。

      其實這是錯覺,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。

      移動通信從1G演進到5G,每一次的升級都是核心網的大變革,只不過這種升級改造是內部的、封閉的,不像直接與用戶有關的終端和無線產業(yè),所以核心網的變革往往被忽略。

      但是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,網絡的變遷和運營的調整,主要緣于核心網。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,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信業(yè)務的實現成本,不僅讓移動通信走進了千家萬戶,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。

      要窮舉核心網創(chuàng)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。這個系列里,我僅談一個移動電話的業(yè)務——漫游,借助這個業(yè)務的誕生、成長和演進,揭示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軌跡。

      第一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人工漫游,第二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發(fā)展歷程以及聯網漫游工程,第三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電話漫游的計費結算歷史,從第四篇開始回顧GSM的輝煌發(fā)展。

      技術上GSM徹底解決漫游問題

      相對于第一代模擬移動電話,第二代移動電話在很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優(yōu)化。我們用這樣一個GSM簡單的示意圖來說明下:

      左半邊是手機和基站部分,這是無線的地盤。GSM的改進點至少包括這么幾項:

      一是手機實現了機卡分離,SIM卡記錄著個人信息,可以讓用戶不換號碼就輕松換新機;

      二是空中接口從FDMA(頻分多址)升級為TDMA(時分多址),同樣的資源下可以容納更多的通信量;

      三是對空中通信進行加密處理,由手機和基站進行加密和解密;

      四是把BSC(基站控制器)從交換機里分離出來,并且將BSC和MSC之間的接口標準化(A接口),不同廠商設備之間可以互聯,提升了網絡開放性和可替換程度。

      從1G升級到2G,在無線側發(fā)生了這么多變化,無線這邊確實是巨變了。但是對于核心網來說變化更大:

      因為第一代移動電話是固定電話的延伸和補充,只能以市話端局的方式存在于通信網絡之中。而第二代移動電話GSM,從一開始就是按照移動電話獨立組網的方式進行設計的,這是劃時代的改變。

      也就是說,從2G開始,有了移動通信的核心網。

      GSM的核心網是這樣設計的:

      一是從MSC中分離出獨立的HLR,用來存放和管理用戶的數據;HLR與AUC合設,完成用戶的鑒權;而MSC和VLR融合在一起;

      二是MSC互聯,移動電話之間的通話不必通過PSTN進行接續(xù),可以直接完成;

      三是信令鏈路和話音鏈路分開,甚至建設專用的信令網,用于話音接續(xù)之前的信息交互。

      這樣設計和建設起來的核心網,非常好地解決了移動電話用戶漫游的問題。無論是漫游地是在注冊地還是非注冊地,鑒權、通信的流程都是一樣的,也可以說,在GSM網內大家都是漫游用戶。

      這種網絡拓撲結構的設計可以大大節(jié)省網絡資源,因此讓技術人員非常興奮:一個北京的移動用戶漫游到上海,被一個上海的用戶呼叫,以前這個呼叫需要從上海先接到北京,然后再從北京發(fā)起到上海的呼叫,一個電話占用了兩條長途線路。而在GSM里,上海先查詢用戶的位置信息,看到這個被叫用戶在上海,就在本地直接接續(xù),不再走長途了。

      請記住,這個場景叫做"同城特例",很重要。

      對于移動電話的設計者來說,第一代模擬移動電話實現了移動通信的基本功能,發(fā)展到第二代的GSM時,體系化地解決了漫游問題,在技術上全面滿足了移動電話的話音業(yè)務所需要的所有功能。

      通信技術之外的漫游問題

      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在實際運營中,技術人員心目中完美支撐漫游的GSM網絡,對有些問題還真解決不好。

      比如,前面提到的同城特例,實際上這個場景只有兩個139的GSM用戶之間進行通話時才可能發(fā)生,其他的組合下,還是要走兩個長途。

      如果主叫用戶是聯通的GSM用戶,那么聯通的網絡無法查詢139用戶的位置信息,只能將呼叫送到被叫用戶的歸屬地,由被叫用戶的移動交換機再進行路由判斷和接續(xù)。

      如果主叫用戶是固定電話用戶,那么首先電話會送到主叫所在的長途局,同樣的,長途局也無法識別用戶的位置信息,還是要把呼叫轉到北京去。

      這樣看起來,只有很少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GSM的先進性,這就尷尬了,所以技術人員就想辦法進一步優(yōu)化。那個時候,移動和電信還是一家,于是制定了"就近入網"的技術方案,也就是:如果固定電話用戶呼叫一個移動用戶,就把呼叫轉接到當地的移動網,由移動網來判斷被叫的情況。這樣,即便是固定電話呼叫移動用戶,也能實現"最佳路由"了。

      可是沒過多久,中國移動獨立上市了,變成和中國電信一樣的獨立公司,甚至兩家之間還有競爭關系。

      既然是獨立的公司,自然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,盡量走自己的長途路由。一個上海固定電話用戶呼叫北京移動的用戶,先要走中國電信的長途到北京,再接到移動網內。這樣一來,GSM節(jié)約路由的優(yōu)勢又沒了。

      不僅如此,更意想不到的是:GSM路由組織的技術先進性,并沒有體現在用戶的資費上。

      長期以來,電信的資費是"成本定價",是基于通信對資源的消耗來確定計費原則和資費標準。比如打長途電話就是對長途電路資源的消耗,那時候根據距離,資費標準為每分鐘0.60、0.80、1.00元不等。

      當討論GSM資費的時候,很多人認為,既然GSM在技術上節(jié)約了長途電路資源,就應該把這個利益體現到資費里。所以在發(fā)布的第一版GSM資費(電經資【1995】956號)中,同城特例的計費規(guī)則被正式發(fā)布,如果兩個移動用戶漫游或處在同一個地方,相互之間的通話不收長途費。

      可實際上,這個計費規(guī)則并不能完全實現。

      其一,主叫話單可以記錄被叫的位置信息,但是被叫話單無法得知主叫的位置信息。在被叫話單中,只能看到主叫號碼,但是主叫號碼能等同于主叫的位置信息么?

      如果主叫是固定電話,可以。

      如果主叫是移動電話,可能這個用戶漫游走了,所以不能確定啊。

      其二,如果主叫是固定電話,那么他的計費點是在長途局,即便是把呼叫送到移動網內,最終沒有占用長途電路,長途局照樣會按照長途電話的標準向用戶計費的。

      同樣的道理,如果主叫是聯通的用戶,在話單里也看不到被叫的位置信息,只能按收長途費來計算。

      對于搞計費的人來說,同城特例是一個危險的BUG:它無法實現,但又是正式發(fā)布的規(guī)則,如果遇到較真的用戶,這錯誤一抓一個準。在執(zhí)行側的一再要求下,后來又針對同城特例情況發(fā)布了一版新的規(guī)則(電經資【1998】228號),對同城特例的規(guī)則進行了修訂,這才把這個坑填上。

      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鈦媒體微信號(ID:taimeiti),或者下載鈦媒體App

      推薦閱讀:adobe公司

      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企業(yè)觀點,與新疆信息港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      熱門圖片
      熱門搜索